龙舌兰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面具与乌托邦玛琳切的子孙
TUhjnbcbe - 2023/5/8 21:56:00
                            

原创真读书中拉智讯收录于话题#活动15个

▲西安外国语大学李海莹制作

时间:年3月21日(周日)15:00-17:00

精读文本:[墨]萨穆埃尔拉莫斯:《面具与乌托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艾青译)第四部分(pp.-)

主持人:谭道明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拉美所)

领读人:陈倩文博士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腾讯会议号:

参加者请事先精读过文本,积极参加讨论!

主持人:欢迎在这个春日周末的下午来一起读一本书。今天是我们“真读书”读书会的第46期,《面具与乌托邦》这本书的第4期,也是它的最后一期。拉莫斯的这本书很薄,翻译过来只有一百多页,但它值得我们花四期来精读。前三期的领读人,姜阳博士、陈岚老师、郭存海老师都对相关文本作了精彩的领读,群里参加过的老师和同学应该印象还很深刻。我们读书会是一个开放、公益、自愿的读书平台,目的非常单纯,就是找到一个“共同文本”,每周周末花上两个小时,大家一起读一读,讨论讨论。

今天的领读老师是陈倩文博士后。她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完社科院拉美所的博士以后,又到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继续进行理论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她还有很丰富的拉美访学经历,在墨西哥国立瓜达拉哈拉大学访问过。我提前看了她的领读提纲,主要从女性、土著和宗教三个视角来解读《面具与乌托邦》这本书的最后部分。下面有请陈倩文老师。

领读人:谢谢大家!今天读书会的主题我拟作“玛琳切的子孙”,LoshijosdelaMalinche,来自墨西哥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的名作《孤独的迷宫》,同拉莫斯的书一样也是分析墨西哥的民族性。开头我选用的这张壁画就是影射了这位传奇女子。

壁画中央这位美丽的女郎,闲庭信步在一个典型的阿兹特克人集市上,身后的一簇百合花在墨西哥文化里面暗示着母亲和女神,身畔小贩拿着一只砍下来的人手在向她兜售,这暗示阿兹特克人的“食人”传统。画的左下角是一些典型的印第安植物,比方说龙舌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子的神情有些奇特,在这样一个熙攘不安的集市上,她淡然自若、有着遗世独立的神情,实在耐人寻味。

从有争议的女性开始,我想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所谓墨西哥的国民性。年到年我被母校派往墨西哥国立瓜达拉哈拉大学访问交流,在当地生活,主要与教育圈交往。后来回国交流才发现学界里面有很多朋友,他们在墨西哥深度和广度都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比方说,像万戴博士,《救赎者》的译者,驻墨期间上至总统府,下至贫民窟,几乎全都有采访过。还有另外一位,中央民大的张青仁博士,做民族学研究,深入墨西哥南部的印第安人社区,做田野调查。以及我的前辈郭存海老师,都在墨西哥人脉深广。我当时在墨完成了硕士论文初稿,走访了大约十个城市。

我对墨西哥的印象如何?我选了三个关键词。一个是mezcla,混合,第二个colorido,多彩,第三个sensual,就是说它是一个感官国度。说起墨西哥,记忆里会飘过很多复杂的味道,比方说玉米饼taco和烤牛肉的香味,比方说印第安人祭神的时候的香烛味,比如龙舌兰酒、海滩和阳光的味道,所以我觉得墨西哥是一个非常让人难忘的感官国度,一个过去和未来交织之地。

我的朋友们在墨西哥常住过的都对它感情很复杂,一个是爱恨交织,另一个是五味杂陈。就拿万戴博士的话来说,他说在墨西哥交到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但也有想要拿枪手动解决的黑名单。我认为这其中肯定有文化冲突的原因。拍了故乡三部曲的贾樟柯导演前不久在访谈中提到,他从小长在山西小城汾阳,后来从事电影这一行,一路走到北京,走向巴黎,走向纽约。我只有离开汾阳到了外面的世界,我才真正的理解了我的小城。

这句话我心有戚戚焉。如道明博士曾经讲过的,建议大家研究拉美要离开本国本土的维度,我们要拿它和外部文明作比较,比方说欧洲文明,比如说北美的盎格鲁萨克逊文化,这样拉美研究才能够做出广度做出深度。

我们知道,关于墨西哥国民性有三本著作不容错过,一本就是拉莫斯写的《面具与乌托邦》,年出版。第二,也就是我最早读的帕斯的《孤独的迷宫》,年面世。第三本就是成书于年的《忧郁的牢笼》,作者巴特拉。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拉莫斯是哪儿人?他出生在墨西哥中部的米却肯州,这个州它的地理位置是蛮特别的,位处墨西哥两大城市--墨西哥城和瓜达拉哈拉的中间--他们相当于墨国的北京和上海。看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南到北还是从西到东,它都处于交通要道的位置。

作者出生在米却肯州的一个山下小镇,西塔跨罗。此地最出名的特产,乃是蝴蝶。这个小镇如今是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冬天,上百万只帝王蝶从寒冷的北美,跨越几千公里的大洋,飞到墨西哥的温暖山林来过冬和繁衍。游客可以观赏到满山遍野的金色蝴蝶在阳光里飞舞,就像银河奔涌、瀑布飞流一样美丽壮观。每张米却肯州的车牌上面都会有一只小小的蝴蝶,甚至墨西哥的纸币上也有蝴蝶的图案。西塔跨罗小镇出了拉莫斯这样的思想家,蝴蝶和哲人之间有怎样的羁绊?

中国有庄周梦蝶的典故,我觉得以拉莫斯为代表的这一批墨西哥思想家,它像蝴蝶一样,有三个特点,一是他们如这些蝴蝶一样,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说。第二,跟蝴蝶的迁徙一般,他们身在拉美,根在西方,心系世界。第三是蝴蝶效应。远在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在太平洋上引起一场巨大的风浪。这些思想家也非常的类似,可能几十年甚至是若干世纪前的某一派某一家之说,经过时光的变迁流转,可以引领先锋的思潮,引发巨大的政治运动。这在拉美历史上并不鲜见。

拉莫斯到10岁的时候为了接受教育,举家搬迁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也就是米却肯州的首府莫雷利亚,它也是一个历史名城,看一下作者的那些老乡们:莫雷洛斯将军,墨西哥独立运动之父之一,伊达尔戈神甫的左膀右臂。还有总统们:卡德纳斯总统,年生,年去世,在位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主要的功绩有很多,比方说搞了墨西哥土地改革,让工会和共产党合法化,促进了墨西哥革命党的成功转型等等。还有卡尔德龙总统,年到年之间在位的,发起了著名的禁毒战争。请看这张五十比索的纸币上,这位扎着白手帕的年轻人就是莫雷洛斯。

建议大家有空可以欣赏研究一下拉美各国的纸币,上面有许多名人和特产,就像我说的关键词colourful,非常的多姿多彩多元,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拉莫斯这本书《面具与乌托邦》,主要讲的是墨西哥人为什么会在灵魂里戴上面具,又为何总渴望乌托邦?观察墨西哥的国民性,可以看到他举的三大人群的例子。一类是混混,elpelado,相当于无赖。如何展现出自己性格中的这种面具,就是故意把自己表现的粗鄙好斗,夸张自己的雄性特征,强调自己是个爷们等等,到了小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这一层的,他们在性格会表现的有一些保守,过于敏感,不信任他人等等。到了知识分子这一层,相对比较精英小众的人群,他们性格上表现出来,比如说卖弄学问,善于伪装自己等等。

让人不自觉想起同系列的书,比方说本尼迪特克的《菊与刀》,鲁迅的《阿Q正传》等。都是手术刀一般犀利的剖析自己国民性中的一些缺点。我想补充三个视角,比如女性的视角,土著人的视角以及宗教的视角。

在谭老师的建议下,这里放了一些原文精选,首先是关于一个争议点,激情和利益。作者说墨西哥的生活富于激情,特别是在公共领域的活动,激情成为最重要的历史因素,顽固而盲目的驱动力,激情从不妥协。作者认为激情可以是手段,但不能成为目的,否则将毁灭一切。同时他也给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说也许大规模时间的再教育可以正确引导激情,使它服务于真正有利于集体生活的目的。

作者前面还援引了赫胥黎的说法,中美洲那边的战争史,很少有国家间的战争是纯粹因为利益的,很多都是出于理念之争,那么围绕激情pasion这个词,如何理解伊比利亚美洲文化的关键词。如果按照世俗意义的理解,就是说西班牙人当然包括拉美人,他们的性格其实是有两面性的。

印象中的拉美人似乎都很爱热闹,喜欢足球,留恋夜生活等等。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发现他们其实内心深处有着非常深的孤独,他们也保守这种孤独,甚至用面具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似乎刻板印象中拉美人性格中有轻浮的一面,但是深入了解其实会发现他们的价值观,甚至要比中国人还要保守,因为天主教价值观的原因他们对于家庭、婚姻等等都是极为保守的。

这种性格的两面性,可以参见西语世界的一本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故事就是讲一个西班牙的破落贵族老爷。有一天读骑士小说入迷发了疯,带上他手下的一个农民桑丘,开始踏上漫漫征途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书里许多的二元悖论,关于贵族和农民、疯子和傻子、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堂吉诃德永远在路上,寻找一个虚幻的目标并想去打败它。而桑丘又那么的狡黠和熟谙人情世故。这本书的悲天悯人和讽刺意义与红楼梦有着隐秘的相通之处,以后再讲。

我觉得理解这个思路需要加上宗教意义的解读,那么就是我们不能单用世俗的视角去看待激情,而是要从基督教教义去解读。西班牙包括大部分的拉美地区,它都深受基督教影响,在教义中认为人人都有原罪,也都有得到救赎的可能,在主的恩典之下,所以说人在尘世上的活动是为了什么?一系列的远征等都是为了荣耀主而去建功立业,所以说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就是每个拉美人其实内心深处都有脱离尘世的激情。这就解释了,拉美人在政党之争中,那种永不妥协的精神,因为他不是出于利益,而是出于理念。而理想的政治本是关于妥协的艺术。

作者书里面还谈到了乌托邦青年,说墨西哥是为青年人提供最多机会的国家之一,他们的精神生活主导了我国的生活。其实墨西哥是OECD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从年经合组织的数据来看比中国还高。墨西哥教育看人均的话搞得还是不错的。“墨西哥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也因为执政的人过于年轻,我们照抄其他国家和书本里的学术,这就是所谓的乌托邦主义。”他在这里点出了所谓的Utopia是哪里来的,就是说不考虑墨西哥的实际,因为精神上过于年轻,所以对于外来的经验,比方说欧洲的美国的药方总是照单全收。

作者最后指出来,我们的空想极端主义是年轻的标志,也是精神不成熟的表现,这里深挖民族性的一部分。让人想起一篇批判日本国民性的文章,为什么在日本动漫如此的流行进而风靡世界,此外日本的年轻人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万物皆可“萌化”,作者也有类似的评语,因为日本其实在精神上还没有真正的独立、强大起来,在美国的面前,他总是不自觉的展现出一个未成年人的心态,压抑着自己。

附录中提到了印第安人文明,墨西哥存在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一个是原始的印第安人世界,另外一个是文明的白人世界。作者说单纯的印第安人在异国文明世界里的存在导致了对立,他们具有和白人类似的精神,只是发育迟缓,他们就像一个年幼的种族需要被当作孩子对待,他们抗拒创新,害怕文明。

这段我不能认同。我在学校里有原住民血统的老师和学生,他们认为白人文明和印第安人民的世界观根本上就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精神上抗拒创新等等。举例来说,印第安人的世界观当中,凡是土地、天空、空气这种都是公有的。他们的先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白人会到来之后,圈起一块地来,不允许人家去劳作甚至路过。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提到了对南北美洲印第安人不同命运的一点思考。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惨遭杀戮,他们的人民被奴役和强奸,古老的宗教典籍被焚毁,但是哪怕是这么残酷的命运,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还是顽强的存活了下来,通过混血的方式,他们也成为了社会的基石。但反观北美洲,那些印第安人并没有那么大规模被杀戮被灭族,那些白人把他们像野兽一般的驱赶,赶到丛林里,赶到荒野之地,让他们放任自流,甚至有点隔绝孤立的味道,反而北美的这些土著人都快灭绝了。所以说哪样对于一个民族的文明更可怕,是这种血与火的交流与征服,还是说完全的漠视和隔离?

作者总结了有关墨西哥人性格的研究:不要泛泛地拿“墨西哥人”进行考察。这是一个多元民族,应该细化研究。不要过于强调墨西哥人独特的性格特点。察其特色,也要察其本真。还特别提到了“克里奥尔文化”。“在普遍文化的腐殖质上产生了一种同为克里奥尔式的选择机制,诞生了一小群人,素养极高,达到了西属美洲人可以企及的最高水平。”同类可见俄罗斯文化,讲法语的贵族们、上层舞会、普希金的诗歌和托尔斯泰的小说都不能代表俄罗斯,他们只是一小撮欧化的精英。俄罗斯文化的底色是什么?其实还是广大的农村,甚至是曾经的农奴制。所以我们观察拉美文化的时候,既要看到精英,也要研究中下层特别是底层,去研究他们的文化的底色。

这里不能不提到墨西哥首都的三文化广场。图上方白色的建筑物,这座现代化大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墨西哥今天的外交部。大楼边上有一个灰教堂,是特拉特洛尔科大教堂,一个殖民时代的建筑,代表着年的欧洲殖民史。然后广场最下面是古老的阿兹特克人的神庙遗址,曾经的原住民在此用活人祭祀他们的战神。这一个小小的广场,汇聚了墨西哥的现代文化,欧洲文化以及土著文化,所以三广场被称之为墨西哥文化之根。我曾站在广场上看着西风残照,一旁飘来印第安人的袅袅香烟和咚咚鼓声,令人有今夕何夕之叹。

广场上的石碑写着什么?年8月13日,经过英勇的抵抗,特拉特洛尔科广场陷落于科尔特斯之手。NOFUETRIUMFONIDERROTA.FUEELDOLOROSONACIMIENTODELPUEBLOMESTIZO,QUEESELMEXICODEHOY.这既不是胜利也不是失败,这是梅斯蒂索民族的痛苦诞生,成就了今日的墨西哥。这段话非常的沉痛。

说到征服,conquista这个词可以用来表示男性对女性,白人对土著,贵族对平民等等,这也涉及到现代墨西哥民族的诞生。有一个墨西哥人经常挂在嘴上的粗口,chingar,相当于英文的theFword。帕斯在《孤独的迷宫》里讲这个词酝酿着墨西哥人最强烈的感情,它不是一般的粗口,还意味着玷污,撕裂,不负责任的毁灭。我有一个研究语言学的博士朋友,他收集到这个词的衍生词有50多个,比方说chigadero、chingona、chingada等等,它可以用来形容一切最好的和最糟糕的东西。比方说今天天气好得要命,咖啡难喝得要死等等。所以说从词源来看的话,可以看出来墨西哥人是有一个心结的,就是私生子情结,我们称之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具与乌托邦玛琳切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