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任鹏曹继军
“各国企业报名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展积极踊跃,消费品、医疗和服贸等三个展区签约面积均已超过规划面积,汽车展区也已接近饱和。”在距离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倒计时天之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公布了今年进博会的招展进度。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各国企业参展热情不减。截至目前,世界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已达到往届规模。药品、医疗器械、乳业、化妆品、高端消费品等行业世界排名前10的知名企业大部分已签约参展,更有数十家企业申请连签未来三届进博会,不少企业将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中国是年最亮眼的希望
“在全球疫情对国际经贸造成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如期举行第三届进博会,向世界传递出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信号,无疑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承载着人们对世界共享繁荣的美好期许。”欧莱雅中国总裁兼CEO费博瑞说。在7月26日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参展商联盟成立大会上,欧莱雅成功当选本届参展商联盟理事会首任轮值主席,任期3个月。作为连续三届进博会最大的快消行业展商,欧莱雅集团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将首次突破性地以“生态圈”的共创形式,打造“美、科技、责任”三位一体的沉浸式“美好消费”体验空间。
维缇珐珠宝主要业务是将海外精选中小型珠宝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收到了超出预期的热烈反响。当今年5月初意大利、德国、日本相继复工复产时,海外合作伙伴们第一单就是发往中国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意大利珠宝商的传统主流市场欧洲和美国今年受到疫情很大影响,中国是他们年最亮眼的希望。”维缇珐珠宝联合创始人陈海燕说。
南太平洋国家产品特色显著,在前两届进博会,斐济的手工皂和诺丽果汁都成了畅销产品。“最近我们得到了来自萨摩亚和斐济官方的感谢,说他们国家的企业收到的最大订单都是来自北京,中国给了他们信心!”南太平洋岛国联合馆馆长说。
“6天天”:发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
与进博会主会场国家会展中心一路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于第一届进博会后开业,八层楼的商品贸易大厅排列着欧洲馆、亚洲馆、美洲馆、国别商品馆、国际名品馆等,俨然成为一个常设的进博会场馆。
在上海大力发展“首发经济”之下,进博会平台将展品先变商品再变“爆品”,正不断挖掘国内消费者的新需求。捷克水晶杯、墨西哥龙舌兰酒、加拿大龙虾……许多在两届进博会上展出过的商品,也在这里“安了家”,进博会“展品变商品”的溢出效应正在这里不断显现。
在第三届进博会到来之际,南非进口馆把即将在今年进博会首秀的新品——南非牛肉安排在馆内展示体验,仅“五五购物节”期间就售出份。“贸易港是一个起点,越来越多南非本土供应商开始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机会,原来中国市场有强大的购买力。”负责人王军玲认为,贸易港平台能够帮助南非本土供应商,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打入中国市场。
目前,已经有来自57个国家的多家企业入驻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其中第一、第二届进博会同款达到件。“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进博会的集聚优势,越来越多企业来这里提前预热,他们也希望能够有长期接触中国采购商和消费者的机会。”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说。
创新: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向积极打造“6天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的上海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始终不乏创新。今年进博会,他们瞄准了直播带货的新形式。公司副总经理陈逸峰表示,国外企业不太了解中国的直播带货,目前外高桥国贸已经联系国内头部的直播公司和平台,有望在今年进博会期间实现“四地直播”,更好地服务参展企业。
创新,不仅体现在商品展览形式,也包括后勤保障、规章制度等方方面面。
与绿地全球贸易港相类似,距离进博会主场馆3公里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也是打造“永不落幕进博会”的重要场所。这里一期共计40万平方米,云集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企业的多个品牌。
虹桥品汇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进博会有的展商是在国内已经建立了销售渠道,有的则是第一次进来,“门都摸不到”,虹桥品汇就会利用今年创新的海关制度和保税仓库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
虹桥品汇保税物流中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含两个丙2类保税仓库和一个海关监管仓库。不久前,海关总署发布了《海关支持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利措施》。通过其中“支持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扩大展会溢出效应”“支持跨境电商业务,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条款,展商可以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和品汇平台,实现保展互转,并以保税展示展销的模式和跨境电商模式方便地实现“展品变商品”,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保税仓联动,使进博会溢出效应最大化。
“上海将对标‘越办越好’的总要求,在‘好’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努力把第三届进博会办得更出彩、更出色、更有影响力。”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尚玉英说。
《光明日报》(年07月27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