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一样。”
---罗伯特·柯赫诺贝尔奖得主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这部一流之作由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撰写,将永远改变你聆听我们的地球上自然和非自然声音的方式。汉普顿横越美国大陆,寻觅自然乐音中的平和与静谧,这是我们都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唐纳·柯鲁兹马,《鸟类的歌唱人生》作者
汉普顿不是以乐器让人张开耳朵,而是用录音,使人听见环境的声音。我认为能让人们注意到这类声音,对他们有益。
——《时人》杂志引述前卫派作曲家约翰·凯吉
戈登·汉普顿为“纯粹主义者”(purist)一词赋予新意。他一丝不苟地搜寻他的声境场址……并且致力将所听所闻带给广大听众。
——《史密森杂志》
1
如果要我举出世上我最喜欢的声音,恐怕很难。若是非举不可,我可能会说是鸣禽在黎明时的合唱,还有初阳抚上大地的声音。但是如此一来,就会忽略掉有翼昆虫在喀拉哈里沙漠无数平方英里的大地上所发出的嗡嗡声;但要说虫鸣是我的最爱,又会忽略掉猫头鹰的呼噜声,还有它们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丝柏间一跃而起的声响,或是沿着奥地利村庄狭窄石巷回荡的教堂钟声。如果答案真的只限定一个,我会说,我在世间最爱的声音是期盼的声音:即将听到声音前的那刻寂静,或是两个音响之间的刹那。
2十九世纪中晚叶可能是这个世界最富音乐性的时期,当时缪尔就是非常专注和细腻的自然聆听者。这些年来,我一直奉他为我的精神导师,他也是自然声音的录制者,只不过使用的器材是纸和笔。他的每一页日记都详细记载着聆听的细节,形容他“以冷静的耳朵倾听到”的自然音乐,例如他是这样描绘约塞米蒂瀑布:“在这山谷里的所有瀑布当中,以这个壮观瀑布拥有的声音最为丰富,磅礴有力。它的曲调变化多端,风从生气蓬勃的橡木间吹擦而过,惹得光滑的叶片发出一阵嘶嘶沙沙的尖锐声响,松林轻柔压抑地低语着,疾风骤雨则是夹带着雷声,在山巅峭壁之间怒吼。巨大的水柱疾冲至危岩表面,在两片突岩上与空气交汇、迸裂,发出阵阵低沉轰隆的回响,在五六英里外的理想地点就能听到。”
3你愈常聆听,听觉就会愈敏锐。在汤姆山的小溪草原,脚下经常一片湿濡,所以步道上铺了木板。走在这里,就像走在一长排木琴上,从每块薄板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知它的情况。开始腐烂的木板会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新近替换的木板会发出清脆的“当当”声;大多数的木板则是介于中间。4我已经学会光从水声,就能分辨溪流的年龄。古老的河流,例如阿巴拉契亚山脉上逃过最后冰河作用的河水,已经调适了数以千年的岁月。它们的水道和石床在激流与洪水永恒不绝的循环下,洗练得相当光滑,阻力很小,因此它们的歌声与其他的河流不同。在我听来,它们的音乐比较安静,参差的岩块会粗莽地把水推往一边,形成咔哒咔嗒的声音。无论如何,这些岩块就是音符。有时我会尝试改变一条溪的乐章,移动一些突岩的位置,然后聆听声音的细微变化。《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霍河雨林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推荐阅读
自然文库1.看不见的森林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
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
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此书是以一系列对古老森林的一小部分进行观察发现的形式展开的。每天的叙述记录了发生于每一次寻访中的事件。作者清晰地解释了这些事件以及他们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作者带我们领略了被大家所忽视的自然现象。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低级生物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真菌和土生节肢动物的联系。读罢此书,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迫切愿望。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