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安梁中拉智讯
近日,《中华读书报》(年6月17日第13版)刊登了北京大学资深文科教授严家炎副博士谈《中国和美洲》的文章()。文章开宗明义:“中国和美洲有关系,不是从十八、十九世纪华人帮美国和加拿大修建铁路的时候开始的,也不是从哥伦布十五世纪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开始的,而是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年,秦始皇26年到30年期间,就开始发生的。”严家炎教授称:秦始皇派往海外寻仙的徐市漂流至美洲,秘鲁的查文文化(Chavin)正是秦文化。
无须讶异,“中国人发现美洲”,不知何时已从西洋舶来品摇身变为一门显学,如今此论又为这一“假”说添砖加瓦。百余年来,从康有为、章太炎等名士到卫聚贤、朱谦之、邓拓等专家再到各抒己见的民间研究者,前赴后继地关切如何令两片大陆在历史长河里发生联系,似乎这是一项令人孜孜不倦的事业。查诸史籍,不难发现,五花八门的假说大抵有几种“假”流。
一
殷人东渡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在年提出此说。他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在武王伐纣或是周公旦伐武庚之际,落败的殷人夺路而走,退至海隅,眼见入地无门,只得乘槎出海,一路漂泊到美洲,成为最早定居于此的先民,建立了奥尔梅克文明。
由于殷人东渡的短板过于明显,学者难以解释先民以何种船只漂洋过海,这一假说在中国一度没什么市场。然而,随着年代美国加州沿海考古中发现若干石锚,疑为中国古物,殷人东渡之说旋即登上《人民日报》与《世界历史》。虽然美国学者对石锚的时代鉴定存在争议,但力主殷人东渡的房仲甫举出了其它线索,例如印第安人的四元素说(对应中国的五行学说)、十二生肖纪年法(年美国学者莫茨所著《淡墨,中国人在美洲探险的两份记录》一书亦持此说)、鸟蛇太阳崇拜等。张箭撰文《商代的造船航海能力与殷人航渡美洲》针锋相对,指出房氏所列证据“似是而非”,并不具有普遍性。蒋祖棣通过对比玛雅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技术与宗教观念等系统,判断两大文明各有源头、独立发展,在学术上否定了殷人东渡学说的合理性。
即便如此,此说仍有两大变种,均为前辈名流所倡。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墨西哥,曾即兴赋诗,与总统迪亚斯探讨中国与美洲人种之关系,其诗曰:询我墨种所自由,答从鲜卑夏种留。甘渣甲(堪察加)峡昔未拆,丫拉士驾(阿拉斯加)频索求。避寒遵海渐南下,墨秘腴暖田宅悠。中华宫坛有遗迹,沃架丹(尤卡坦)宫可以搜。总统欣命史臣记,古文大册用相酬。由诗可知,康有为主张中国先民从白令陆桥迁徙到美洲,巧妙回避了航海技术缺失的难题。另有考古狂人卫聚贤,是梁启超、王国维的弟子,在他所列的《中国古代与美洲的交通大事年表》里,齐桓公在阿拉斯加寻觅美洲虎皮,孔子亲见向日葵与红木,徐福三次远航美洲,墨西哥向汉武帝进献蜂鸟。这些假想过于附会,几乎不被后世认可。
二
慧深与扶桑国
年,法国汉学家歧尼发表《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远东的几个民族的研究》一文,主张最早发现美洲的人或许是南朝名僧慧深,他所依据的是《文献通考四裔考》里“扶桑国”的条目。歧尼根据其中记载的里程,推测慧深从辽东出发,途经北海道、堪察加,继而南下,最终抵达墨西哥,即中国古籍里的“扶桑国”。德国人内乌曼、意大利人诺琴蒂尼、美国人利兰、布朗、威宁、弗雷尔纷纷发表论著,支持慧深发现美洲之说。其中,研究最为精深的当属威宁,他的著作《无名哥伦布:慧深与来自阿富汗斯坦的佛教僧团于五世纪发现美洲》共有37章,以《梁书诸夷传》为蓝本,详细对比了南朝与墨西哥古代从风俗物产至官制法律的方方面面,认为慧深与阿兹特克人的羽蛇神或为一体,扶桑木就是龙舌兰。
扶桑国之说传入中国,将其发扬光大的是朱谦之。朱氏对此说甚为用心,详细订正了歧尼及其追随者的诸多假说,去其粗鄙荒诞者,留其严谨可考者。他主张从人、地、事三个角度入手,猜想慧深记载的女人国即为南美亚马逊河附近之某岛,考证羽蛇神是佛教徒(呼应威宁之说),断定印第安人的雨神也是龙。他还从出土的象纹雕刻与汉字碑推断,美洲与东方与佛教皆有渊源。慧深之说还得到邓拓的支持,年他在《北京晚报》连续刊载《谁最早发现美洲?》《扶桑小考》《由慧深的国籍说起》三文,令此说深入普罗大众之心。国内对慧深与扶桑国猜想的有力批驳来自北京大学的罗荣渠教授,他先否定了古史里程记载的精准性,从而颠覆了歧尼的解读,又详细对比了古代亚洲与美洲的物产与风俗差异,质疑了古代交通的可能性。至于考古资料,他指出散见于各地报刊零星报道并不可靠,实物证据也长期空缺,16世纪以来亚洲与美洲的通商或许可以为一些考古发现提供合理解释。
三
法显东游说
与其它“假说”相似,法国学者最早提出“法显先于哥伦布抵达美洲”之说,不过它在中国为人熟知,是借清末民初名士章太炎之手。章氏撰写《法显发现西半球说》一文,他推测道:据其所述土陆地点,确即今墨西哥。今考墨西哥文化,尚有支那文物制度之蜕形。现有婆罗门装饰,又有大佛像等,不知何年制造。今案所谓旅行记者,则法显《佛国记》,其发现美洲之迹,当在东归失路时……章太炎称,按照法显所述,他从锡兰出发,向东漂往耶婆提国,前后旅程累计日,远超常理。据此,可大胆推想,法显所到之处并非耶婆提国(爪哇),而是跨过大洋,抵达了南美洲的耶科陀尔(厄瓜多尔)。此说漏洞甚为明显,耶科陀尔显然是大航海时代产生的国名,无论如何对译,也不可能属于千年之前。因而,后世对章太炎之说多有批判,朱谦之曾在文章里驳斥,朱希祖之子、历史学家朱偰也曾在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里加以反驳。
四
蒙古征服者
蒙古人率先抵达美洲的说法,源自约翰兰金所著《13世纪蒙古人与象兵征服秘鲁、墨西哥、波哥大、纳齐兹、塔罗麦柯的历史研究以及新大陆所发现大象与乳齿象遗骸的历史传统与本地证据》一书,此书更似一本披着学术著作外皮的探险小说。书中认为,蒙古人东征日本遭遇风暴,一路漂流到秘鲁沿岸,征服了当地部族。兰金给出的证据很零散,譬如:蒙古与印加都有太阳崇拜,蒙古与印加都拥有金杖,蒙古首领蒙哥与印加之王曼科拼法相近。不久之后《亚洲学刊》登载了一篇学术文章,从航海技术与音韵问题上拆解了兰金的假说。
同样提及印加国王曼科的还有委内瑞拉学者安东尼奥莫雷诺维亚弗兰卡,不过他的学说不涉及蒙古人,而是主张公元前年与公元年先后两批中国移民进入美洲,前者缔造了奥尔梅克文化并影响了玛雅的奇琴伊察文化,后者以满族祖先靺鞨人(Moko)为主,登陆中美洲后沿着安第斯山脉南下,扎根在印加故地,曼科(Manko)即为靺鞨一词的语言流变。
五明代船队猜想
新世纪以来,各国研究者把目光聚焦于明代航海。的确,明代与大航海时代相去不远,中国的航海技术也不逊色太多,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先声夺人的是英国海军退休军官加文孟席斯,他从一张年的葡萄牙航海图入手,发现其中标注的许多岛屿超出了当年欧洲人的认知,认定古图出自同样拥有远洋航海能力的中国人,于是顺藤摸瓜,从地图、美洲居民DNA、美洲农矿技术、美洲动植物等角度切入,写成《:中国发现世界》一书。孟席斯认为,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返程途中,其部下率领船队环游世界,周闻船队抵达北美洲,洪保、周满船队抵达南美洲,因而中国人先于哥伦布七十余年抵达新大陆、先于麦哲伦一个世纪完成环球航行。
无独有偶,生物化学博士出身的华裔学者李兆良著有《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一书,他也从地图入手,指出利玛窦绘制于年的《坤舆万国全图》并非欧洲传教士的知识积淀,而是明代官员假托利玛窦所作,源自年左右郑和船队的航海图。但无论孟席斯还是李兆良,都忽视了一个重要史料,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详细记载了郑和船队经行各地,其中并无任何可能与美洲有关的见闻。况且,他们点出了欧洲航海图之中的费解之处,却陷入了“若非欧洲,即是郑和”的预设逻辑,而郑和航海资料已被销毁一空,自然无法提供佐证。
在孟席斯的影响与启发之下,耶鲁大学建筑学家保罗夏亚松写下了《口述: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一书,他从加拿大布雷顿海角的一条古道出发,探寻中国人的痕迹,相信明代船队抵达了多芬海岬,与居住于此的米克茂人相遇,米克茂人传统服饰的纹样与图案,有着中国的痕迹。他还猜想,中国移民将捕鱼、耕作和地图绘制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然而,夏亚松的著作既无明确结论,也无必要考证,更像一部个人随笔。
在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的时代,打造文化自信无疑是应有之义,但当下所需的自信,不能降格为光怪陆离的“海外奇谈”。上述所列假说,都面临着相似的论证困境:第一,不能辨别古今差异,混淆历代音韵,忽视不同年代的技术条件。第二,无法区分普遍与特殊。人类发展长河里,文字、习俗、神话、纹章偶有朦胧的相近之处,实在不足为奇,譬如许多民族共享的兄妹创世神话、大洪水传说,以个案的共性推及整体的共性,逻辑上难以成立。第三,亟待建立完整证据链,尤其是对于研究尚不深入的考古问题,不应过于功利、武断地得出结论,需要等待完整的发掘和考据,才可引为作证,文学、考古学、人类学互见,方能做出有分量的论断。
故而,探求“中国人发现美洲”的诸君,有朝一日若能走出此类困境,即可站在学术高度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本文作者安梁,历史研究学者。]
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CECLA)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