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舌兰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十二属相中与龙有关的词语成语俗语和典
TUhjnbcbe - 2024/3/10 16:10:00

我们且看“龙文化”:

在十二属相中.龙是—}特姥的“动物”。说它特殊,是因为其余的十一种

酶是大舟然埘所有物,唯独它是子虚乌有的“人造物”。它非禽非兽,非虫非

鱼,能飞天谱海,可兴云作雨,所以卫被称为“天龙”、“神龙”

龙与中国的文化有深厚的联系。我们可以先看看与龙有关的词语、成语、

俗语和典故:

龙床。相传在唐代,有个叫韩志和的道士,给唐宪宗献上一张龙床。人躺坐上去,床上的龙角、龙爪、龙鳞都会动起来。以现代的技术设置这样的机关,不算太难;然而在唐代,恐怕只能是传说了。不过也难说,三国时代,蜀汉的丞相请葛亮便曾发明、制做“术牛”、“流马”搬运粮米。

龙媒。古时.人们认为得到一匹好马,是龙的媒介;因为好马系“夭马”,为‘神龙之类”。后来,“龙媒”就成了好马的代称。

龙头人。三国时代,曹魏的华歆、邴原、管宁三个人友谊很深,时人称其三人为一条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后来人们以“龙头人”比喻突出的人物。旧时,黑社会中帮派组织首领也被称为‘龙头”或“大龙头”。当代社会中,人们将自来水管的放水活门称为“龙头”或“水龙头”,自行车的车把也叫“龙头”。

龙颜。《史记》中,描绘汉高祖刘邦为“隆而龙颜”。隆,即高鼻子;龙颜即面也像龙。这大约也是阿谀之辞。后来,人们便称皇帝的容貌为“龙颜”。皇帝动了怒,叫“龙颤大怒”。

龙吟。北齐时代有一个弹琴高手,名叫郑述祖。他曾作“龙吟十弄”之曲。后人以“龙吟”形容琴音高妙。

龙渊太阿。为古代的两柄名剑名。一为“龙渊”,一为“太阿”。后“龙渊太阿”泛指宝剑。唐代,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龙渊“改作”龙泉”。

龙蟠虎踞。蟠,同盘,即盘曲。踞,为蹲坐。东汉末,请葛亮查看秣陵(南京)地形后,称其为“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后人便以此形容南京地形的雄壮、险要。此语也称“虎踞龙盘”或“龙盘虎踞”。

龙飞凤舞。原为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后多用来形容书法笔势活泼而有气魄。宋代苏东坡有“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之句。

龙肝豹胎。指非常不容易得到的珍贵食品。据说此语出于《晋书》。不知晋代皇帝是否称真龙天子’如若以龙称,那么此语者不是大逆不道么?不知此语在历代是否遭忌。想吃“龙肝豹胎”的人.其胆量可真是不小哇!

龙马精神。比喻人的精神健旺。龙马,即骏马,不知何时马前冠以“龙”字,这是不是意味着将马图腾氏族归为“龙种”呢?然而谁叉搞得清龙的精神是什么,马的精神是什么呢?显然这是说人的,同时也是人的理解。当代人理解的龙马精神,大约是吃苦耐劳、顽强肯干、勇往直前等等。古人是不是这样理解呢?小得而知。但我想,龙既为“鳞虫之长”,必定喜欢权势;天马行空,必定喜欢自由自在。

龙蛇混杂。也作“鱼龙混杂”,用来比喻坏人同好人混在一起。古人真是自相矛盾。有时候,他们将蛇呼为“小龙”,大有恭敬之意;在这里,他们又将蛇喻为坏人。可见人的骨子里还是怕蛇、恨蛇的。但不知为什么将鱼喻坏人。

龙潭虎穴。即龙居住的深水坑和虎居住的山洞。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龙再神圣也是可怕的。古语有‘伴君如伴虎”,好比陪伴着老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既然帝上自称真龙,那么“伴君若伴虎”便可改为‘伴龙若伴虎”了。

龙腾虎跃。比喻像龙虎跳跃那样威武雄壮。

龙骧虎步。古称高大的马为龙,亦称龙驹。马昂着头的洋子为“骧”。此语为:像龙马高昂着头,像老虎迈着雄健的步子。形容威武雄壮的气概。实际上是在说马,而不是言龙。龙在这里只是修饰词,龙马,即象龙样的马,或者为“龙”用、“龙”骑的马,这龙自然指天子了。

龙骧虎视。比喻雄才壮志。这大约是古人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的雄才壮志是什么’是*成虎。“*”,便是取天下、坐皇位,“成虎”,便是独霸一方,当诸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过“雄才壮志”应为野心勃勃。

龙行虎步。旧时用来形容仪态异常。是有点异常——像兜像虎那样行走,这种人,大约也预备着*成虎,所以先端出架子来,以示乃非常之人。

龙吟虎啸。形容人的歌喉或吟咏声音嘹亮。大约如阿一片兽吼声,嘹亮倒嚎亮,只是好听不了。

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激烈。世上的人,谁也没见过龙争,也难以见到虎斗。倒是人与人之间争夺“皇位”,争夺权势的斗争非常激烈——你死我活,血流威河。

画龙点睛。《神异记》中载:张僧繇在金睦的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圆条龙,但不点睛,他说:如果点了睛,龙就会飞走了。别人不信,一定让他点,他只好点了两条龙的眼。不一会,雷电交加,二条点了眼的龙破墙飞走了。后来,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比喻说话、作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句话点明要旨,使得整个的话或文章顿时精彩起来。画龙点睛,自然是一个传说故事,不足为信。但它却告我们,眼睛神奇的魅力。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来到他家。当龙探头从叶公的窗户往里看时,叶公被吓得面无人色。该故事双喻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特,但并非真正爱好它。但说实在的,这故事并不经仔细推敲。产际上,叶公喜好的画龙,而不是喜欢真龙。如喜欢画虎,难道他就真的虎?

麟凤龟龙。这是四种代传说中的“动物”,麟,即麒麟传说中的灵兽凤i即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龟,传说中的神龟。龙,传说中的神龙。这四种“动物”,古称“四灵”,象征、吉祥、高贵和长寿。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与“牛电蛇忡”相对立,,

攀龙附凤。攀,为双手抓附他物向上爬,附,为依附。龙,风,在此比喻有权势的人。此语比喻巴结和投靠有权势的人,从而获取名利。龙,在语言文字及文化表象中变来变去,一会儿代表品德高尚的人.一会儿代表有权有势的人。其实,有权有势的人未必品德高尚;品德高尚的人,未必有权有势。

乘龙佳婿。也作“乘龙快婿”。婿,即女婿。乘龙,为骑龙飞腾,比喻前途远大,飞黄腾达。自己向上爬,需要“攀龙附凤”;对于儿子,“望于*”;对女儿呢’就是希望她找一个好女婿。所谓“好女婿”,在封建社会中的标准自然离不开升官发财。这是说白了。含蓄一点(或者叫隐晦)的说法,便以“乘龙快婿”来表示。其实,向上爬得快的女婿,不一定是好女婿。旧有“陈世美”的故事,便是写照。

降龙伏虎。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词语。在佛教中,如来佛有十八个弟子,被称为十八罗汉。十八罗汉中,第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这两个罗汉,既有其名,自然可以用法力降龙伏虎。此词后来用以形容本领高强。但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自称真龙天子,谁还敢“降龙”呢?若是用此词语,不是也犯大忌么?据说佛门原有十六罗汉,后面这两位“降龙”,“伏虎”罗汉,是清代皇帝乾隆钦定的。

强龙不压地头蛇。地头蛇,旧时指在某地有一定的势力的恶霸、无赖或官绅。强龙,威势大于“地头蛇”的外来人。威势虽然大,但毕竟是外来户,所以对当地的有势力的人还是有所忌讳的。实际上,“强龙”和“地头蛇”多是一路货色。

人多乱,龙多旱,鸡多了不下蛋。此语类似“三个和尚没水吃”,与“众人抬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等语成逆反。角度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事情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断语。

来龙去脉。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但大多数人没有细想过它的本意。旧时,风水先生将山脉称为“龙脉”。风水先生查墓穴位置的好坏,先要查看“龙脉”如何。如果说查龙脉即查看地貌水情,还有些道理,如若以此测凶吉,则是迷信。

鲤鱼跳龙门。据说鲤鱼要化为龙,就需跳跃龙门。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黄河流经此处。其两岸峭壁对峙。有如门户。相传,此处为大禹治水时所开。龙门附近,水流湍急,每年暮春时节,鲤鱼从各条水道蜂拥而来,逆激流腾跳衙上。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们说:鲤鱼跳上龙门以上的水道以后,便会有云雨相随;而后,天火将烧去鲤鱼的尾巴,鲤鱼便由此而化为龙。不能跳上龙门以上水道的鲤鱼。

龙生龙,凤生风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这句俗语,是旧时流行的一句话。表面上说龙、谈凤、言鼠,实质上是说人。皇室贵族,皇权神授,富贵有命,父富子荣;一般百姓,名为“草民”,就该永远俯首帖耳,甘当奴才。但是古人早已看出他的欺骗性,早己喊出;。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白屋出公卿”、“寒门出孝子及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望于*。是当今最时髦.最流行、最引人注目的词语之一。“龙”在这里有盛无衰。望,即盼望、希望、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什么呢,*。也就是出人头地。

云起龙骧。骧,也作襄,腾起之意。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风云,常喻动荡变幻的局势。有“风起云涌”之语,亦有“龙从云,虎从风”之语。

神龙见首不见尾。比喻高深莫测或变幻无常,也喻人的行踪神秘。

关于龙,还有许多歇后语。如: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家人。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也可作“不厉害”(不离海)。

龙王爷掉在海里——不需劳(捞)你驾。或:回老家了。

龙头随着龙尾转——不对头。

龙王爷打哈欠——神气。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龙王爷发兵讨河神——自家人不认自家人。或:自个儿人打起来了。

龙的文化渊远流长,汉语中带龙的词汇真是多。如:

龙官、龙灯、龙袍、龙辇、龙船、龙门、龙杯、龙种、龙子、龙孙、龙泉、龙洞。

鱼有“龙睛”,虾有“龙虾””,花有“龙舌兰”,草有“龙须草”、“龙葵”,树有”龙眼”、”龙爪树”。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二属相中与龙有关的词语成语俗语和典